四、加热坐垫
当寒冷的冬季来临,所有将车辆停在室外的车主都会面临着一个令人无奈的问题——车内温度过低。如果此时你的爱车自带或是加装有座椅加热功能,相信那时你会感到庆幸。在2016年初冬,我们对车内“加热坐垫”进行了测试。其中有原厂的加热座椅也有一些我们从市场上买回来的加热坐垫,当然还有一些“非典型加热装置”,到底哪款最好呢?在此之前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看看你与老杨是否有同样的经历。
我们每次都会测试坐垫表面的升温效果以及与人体接触后的升温情况。这样有助于我们评定一款坐垫的加热效果。
在这些加热用品中,军大衣是比较另类的。其主要材质是棉花。虽然它并非是加热坐垫,但在车辆经过一夜的“冷藏”后,穿着它进入车内也能抵御一些寒冷。
暖贴最大的魅力就是能让人在冬季依旧“美丽冻人”。经过实测后我们发现,暖贴加热效果明显且不会影响乘用舒适性,但揭下暖贴时,胶面已经发生褶皱,而稍微一用力表面就会破损。
原厂加热座椅在舒适性上占尽优势,但由于长时间使用,加热丝热衰退现象较为严重,同时受厂家定价策略影响,人们在购买带有这项配置的车型时,需要交纳更多的车款。
1号加热坐垫通过坐垫内部的碳纤维加热丝散发热量,相比其他材质而言,这类加热丝的加热效果更明显,但由于其采用感应开关,使得在人离开坐垫后,无法持久发热,几乎没有恒温效果。
2号加热坐垫通过内部的合金电热丝散发热量,而坐垫表面大量采用聚酯纤维材质,具有一定的防水性及耐折性。其加热效果明显,但与座椅的贴合度一般。
3号坐垫内部采用加热芯片,表面材质为皮革。虽然看起来质感较好,但由于表面材质问题,使其加热效果并不明显。
4号通风/加热坐垫具备了通风/加热功能,且造价最高,但从测试结果来看,其表现不佳。不仅是由于通风设备影响了整体贴合度,同时加热速度较为缓慢。
7类车内加热坐垫评测总结 | ||
用品名称 | 市场价格(元) | 推荐指数 |
棉大衣 | 112 | ★★☆☆☆ |
暖贴 | 2.3/片 | ★★☆☆☆ |
原厂加热座椅 | 3000(选装) | ★★★☆☆ |
1号单独加热坐垫 | 39 | ★★★★☆ |
2号基础款加热坐垫 | 139 | ★★★★★ |
3号全覆盖款加热坐垫 | 83 | ★★☆☆☆ |
4号通风/加热款坐垫 | 990 | ★★★☆☆ |
通过测试我们发现,棉大衣仅可应付一时之需,其无论是“加热能力”还是舒适性都毫无可取之处,暖贴虽然加热效果不错,且售价便宜,但若使用不慎很可能弄脏座椅。综合比较来看,2号基础款加热坐垫性价比最高,舒适性、加热效果、恒温效果都使它在这几款“加热坐垫”中脱颖而出。
编辑点评: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对上述用品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对比测试。在本篇文章中,我们总结了每款汽车用品的最优选择,相信可以给各位带来一些帮助。2018年,我们用车频道还会继续为各位带来有用的用品横评,为各位甄选最具性价比的产品,请继续关注我们!
纳米06首创“天地门”,灵感源自航天器折叠舱门,后尾门上下分段开启。上门垂直开启高度1850mm ,下门展开是1200×900mm承重平台。我那200斤的胖哥们问我这平台禁得住他吗?踏乎的,它的静态承重达到了150kg。
东风日产新出的纯电轿车N7被质疑是“换壳版eπ007”。它俩底盘核心参数,2915mm的轴距一模一样,1895mm的车身宽度一模一样,车长和车高略有差异,懂的人都懂。但官方的回应那是慷锵有力:“咱核心部件和底盘设计完全不同!”但网友不吝这个,毕竟两车轴距一样,尺寸就差几厘米,说是“巧合”,确实牵强了。
昨天领克的全新大6座SUV 900上市了,叠加上市权益,卖28.99万起,顶配还不到40万,这现在大6座SUV都卷成这样了么?友商这些“9字辈”的理想L9、问界M9、腾势N9都卖多少钱?你让他们怎么卖?主要是尺寸一点也不逊色啊!这么一看,上市1小时大定直接破1万也不是没道理。
奥迪E5 Sportback的面世,标志着奥迪在华战略进入新阶段。未来,品牌将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的产品攻势:计划至2027年累计推出14款新车型。
全新揽境的焕新,本质是大众对家庭出行需求的深度重构——它不再只是一台“能装”的SUV,而是通过空间、智能、动力的全面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