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车载充电器
无论是跨省市的自驾,还是周边公园散步,人们常常会借助手机、平板电脑来打发路程中的无聊,而有时手机还会充当“领航员”的角色,但这些势必会导致一个问题——手机、平板电脑电量不足,所以我们需要在车上时刻准备着一个车载充电器。
我们选取了市场上16款车载充电器,其中15款来自各位熟知的大品牌,它们有的来自新晋互联网公司,也涉及老牌的汽车用品与家用电器品牌。为了对比,我们还购买了一款“三无产品”
本次购买的15款品牌车载充电器全部采用一拖二(两个USB口)的设计。1A的接口是为手机充电而设计的,而2.1A的接口则是为平板电脑准备的。
一般价格较高的车充,它们的每一个接口所能输出的电流都很大,并且不需要区分。其内部的控制单元会根据用电器种类自行分配输出电流。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车载充电器为了展示自身傲人的充电效率,往往会将两个接口的输出电流之和标注于商品上,用来混淆视听。当然,大厂的产品使用这些小伎俩的情况较为少见,它们会如上图所示那样,将每个接口的输出电流与两个接口最大可承受的输出电流标出。而从目前的用电设备来看,一拖二车充的总输出电流在3.4A左右就基本满足日常所需了,所以各位在选购车充时,切勿一味地贪图大电流而掉入商家的陷阱。
各位急性子的卡友如果不关注测试过程,可以直接从下图选择冠亚季军进行购买。
在这16款车载充电器中,公牛、小米虽然两个接口的额定输出电流都达到了2.4A,但它们却在产品上标出了满载(两个接口以最大输出电流被使用)时的额定输出电流为3.6A。而同样采用双接口2.4A布局的纽曼并未标注满载最大输出电流。
1、充电效率测试
判断一款车充的好坏最主要就是看它的输出数据有没有虚标,即实际输出电压与电流是否达到额定数值。要知道电流过低会直接影响充电效率。而对于电压来说,虽然一般用电设备的电池额定输入电压都在5V以下(小于车载充电器额定输出电压),但如果当电压降至3.5V以下,还是会对充电效率产生影响。
测试充电效率我们将用到电压电流测量仪、发热电阻以及12V转化接头。通过12V转化接头与变压器的合作,我们将直接在室内完成本次测试。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每款车充的充电效率,我们将以电池为2900mAh的iPhone7 Plus与电池为7430mAh的iPad Air2为例,将测量出的电流直接换算为充电时间。
在此项测试中,16款车载充电器在满载状态下,近半数折戟沉沙。只有羽博、飞利浦、英才星、现代、360、绿联、公牛、图拉斯、小米、先科能够达标。如果从实测数据来看,只有小米满足了在满载状态下,实测电压与电流同时达标。当然,正如前文所说,每款用电设备电池所需要的充电电压基本小于5V,所以在测试结果为——输出电压在4.8V上下、输出电流在0.9A或2.0A/2.4A以上的车载充电器基本不会影响正常使用。
2、过载保护测试
对于一款车载充电器来说,其除了具备良好的充电效率以外,还应该时刻保护着车辆的电源与保险。所以我们要对16款车充是否存在过载与短路保护功能进行测试。
所谓过载保护就是当车载充电器外接大功率电器时能否自动切断供电。在输入电压恒定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只需增加负载(加大电流)就可模拟过载。
其实对于车载充电器来说,过载保护有点鸡肋,因为现阶段通过USB接口获取供电的用电设备的功率都不会很大。我们总不能期望使用USB接口来为像电磁炉那样的大功率用电设备提供能源吧?当然,具备过载保护功能的车载充电器当外接自身没有限流装置的用电设备时,还是能够为车辆电路提供保护的。
激活过载保护的负载数量 | ||
品牌 | 额定 | 负载 |
小米 | 2.4A(单口) | 4A |
公牛 | 2.4A(单口) | 3A |
360 | 3.4A | 7A |
先科 | 3.4A | 8A |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
3、短路保护测试
可喜的是,经过测试我们所购买的16款车载充电器全部带有短路保护功能,这其中当然包括我们所购买的“三无产品”。在插上“短路装置”后,这些车载充电器都第一时间切断了电源。而后我们又对16款车载充电器反复进行短路试验,短路保护依然能够被激活,同时经过测试后的车载充电器并不会影响使用,只需要重新插拔即可。
4、阻燃性测试
由于车载充电器时刻肩负着充放电的重任,而如果所有保护功能都失效后,它们将直接面临高温乃至明火的侵袭,所以考验一款车载充电器,我们还要关注它的阻燃性。在购买产品时,16款车载充电器几乎全部都标称采用了阻燃材质,那结果到底如何呢?
其实由于材料的不同其阻燃性也有着千差万别,但如果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即可让材料达到一定的阻燃级别。而以PVC(聚氯乙烯)材料为首的聚合物本身阻燃性就很强。
综合来看,金属材质的车载充电器阻燃优势明显,如果可能的话各位可以优先选择金属材质的车载充电器。而至于塑料材质的车载充电器,由于阻燃材料的燃点在260-300℃之间,所以在本次测试中没有被引燃的车载充电器同样值得考虑。
综合来看,金属材质的车载充电器阻燃优势明显,如果可能的话各位可以优先选择金属材质的车载充电器。而至于塑料材质的车载充电器,由于阻燃材料的燃点在260-300℃之间,所以在本次测试中没有被引燃的车载充电器同样值得考虑。
16款车载充电器阻燃性测试结果 | ||
品牌 | 外壳材质 | 是否被引燃 |
小米 | 金属 | 否 |
公牛 | 金属 | 否 |
图拉斯 | 金属 | 否 |
沿途 | 金属 | 否 |
无品牌 | 塑料 | 否 |
纽曼 | 塑料 | 否 |
绿联 | 塑料 | 否 |
英才星 | 塑料 | 否 |
品胜 | 塑料 | 否 |
360 | 塑料 | 否 |
飞利浦 | 塑料 | 否 |
飞毛腿 | 塑料 | 是 |
现代 | 塑料 | 是 |
羽博 | 塑料 | 是 |
诺卡卡 | 塑料 | 是 |
先科 | 塑料 | 是 |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
5、拆解分析
经过阻燃性测试后,我们决定对这16款车载充电器进行拆解分析,在最大限度保留内部电路板完整性的情况下,分析其内部结构。
每一款车充密封性及做工都很不错,一时间有点无从下手。这一刻我想起了东莞的女工……除了小米可以便捷拆解以外,所有的车载充电器只能暴力拆解。
我们将所有车载充电器拆解后发现,它们的内部结构虽然千差万别但也有规律可循。而从车载充电器的内部结构及用材也能看出它是否物有所值。
在我们这次购买的车载充电器中,有部分采用导线将接口与电路板相接。显然这样做成本更低,但车充的使用寿命及充电稳定性无法保障。同时还存在一定的短路隐患,要知道这可是车充自身短路。
我们所购买的16款车载充电器,电感的绕组全部为铜线构成,但铜线的粗细及绕组的匝数却有着明显区别。例如我们所购买的“三无产品”,其铜线的粗细与绕组的做工确实对得起6元的价格。
最终经过层层考验,虽然16款车载充电器几近报废,但我们也从充电效率、过载/短路保护、阻燃性、结构布局等几方面为各位挑选出3款靠谱的车充。
纳米06首创“天地门”,灵感源自航天器折叠舱门,后尾门上下分段开启。上门垂直开启高度1850mm ,下门展开是1200×900mm承重平台。我那200斤的胖哥们问我这平台禁得住他吗?踏乎的,它的静态承重达到了150kg。
东风日产新出的纯电轿车N7被质疑是“换壳版eπ007”。它俩底盘核心参数,2915mm的轴距一模一样,1895mm的车身宽度一模一样,车长和车高略有差异,懂的人都懂。但官方的回应那是慷锵有力:“咱核心部件和底盘设计完全不同!”但网友不吝这个,毕竟两车轴距一样,尺寸就差几厘米,说是“巧合”,确实牵强了。
昨天领克的全新大6座SUV 900上市了,叠加上市权益,卖28.99万起,顶配还不到40万,这现在大6座SUV都卷成这样了么?友商这些“9字辈”的理想L9、问界M9、腾势N9都卖多少钱?你让他们怎么卖?主要是尺寸一点也不逊色啊!这么一看,上市1小时大定直接破1万也不是没道理。
奥迪E5 Sportback的面世,标志着奥迪在华战略进入新阶段。未来,品牌将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的产品攻势:计划至2027年累计推出14款新车型。
全新揽境的焕新,本质是大众对家庭出行需求的深度重构——它不再只是一台“能装”的SUV,而是通过空间、智能、动力的全面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