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不久,丰田汽车公司开始启动氢燃料电池车“Mirai未来”在中国的实证实验,同时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的首座加氢站也在常熟落成,丰田有可能成为首家在中国引入燃料电池车的跨国车企。
氢燃料电池车型是利用氢做燃料,通过和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电能,电能驱动车辆。
与传统内燃机相比,氢燃料电池组的能源效率更为优越,几分钟就可完成氢燃料的加注,车辆行驶时的排放物只有水,完全做到了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零排放。不过氢气极其不稳定,非常不容易保存,所以建一座加氢站比建一座充电站要费事的多。目前以丰田为首的日系车企在大力推广氢燃料电池车,那么在日本本土这样的车辆开起来真的便利吗?
我们继续“以身试法”,我们租到的是一辆丰田Mirai,是日文“みらい”的罗马音,意为“未来”。2015年就在日本上市了,目前在北美也可以买到。
Mirai有114kW(155Ps)的最大功率,335Nm的最大扭矩。车身总重量达1850kg,加注122.4L大概5kg氢燃料,加注时间为3-5min,续航里程可达500km。
2015年丰田斥资10亿元人民币(当时汇率)提高位于日本爱知县工厂的氢燃料电池和燃料箱产能,并追加技术研发资金。随后丰田还公开了5000多项核心专利,包括燃料电池、高压储氢罐的专利,全球汽车企业可以无偿使用这些专利到2020年底。这都是为了带动整个产业链蓬勃发展。
租车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目前丰田Mirai正在推广阶段,加氢站比较少,只有去指定几家加氢站才能加到氢。
租车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几个加氢站的地址,我们驱车赶往目的地。加氢站可比充电站气派多了,远远地就能看到。
加氢站建设的和加油站差不多,不过比较冷清,一辆车都没有。这个加氢站有六台机器,可以同时为六辆车同时加注。
工作人员一番操作之后,液态氢就从这个泵加注到车内,从现场体验来看,和加油的感觉没什么不同。
丰田Mirai拥有两个高压储氢罐,前置60L,位于后座下方,后置62.4L,位于行李厢下方。两个储氢罐的压强都在70MPa(最常见的压力容器煤气罐是10MPa)。
从加注泵上我们可以看到液态氢气的温度和加注量。不到3min,加氢完毕,我们一共加了不到1kg的氢气,花费1116日元(约65元人民币)。
根据车辆信息显示,5kg氢气可以跑480km,那么我们每公里的花费约是0.7元人民币,日本燃油车的油价是8.2元人民币/L,这样算来,燃料电池车的费用和燃油车的差不多。
总结一下燃料电池车加氢的体验:
1、非常方便,和燃油车加油一样;
2、用时非常短,加注3min行驶500km;
3、加注过程中没有汽油的异味,体验非常好。
虽然体验非常好,不过我们也看到加氢站占地面积比较大,要想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达到加油站的密度,实现起来很难。连在日本政府、车企都大力推广的地方,东京的加氢站也寥寥无几,可想它的推广难度。
日本的本田、日产和丰田在内的11家企业已经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合力建设加氢站。
编辑点评:新能源汽车目前已经成为了各国的发展趋势,欧洲各个国家也都有燃油车退出市场的声音甚至是政策。我们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是空前的,尤其是纯电动车,真金白银的补贴不说,充电站的建设也是不遗余力。不过从用户层面来说,充电难是纯电动车流行起来的一大阻碍。是只有我们的充电经历这么悲惨,还是全世界一个样?于是我们有了制作这期选题的想法,日本作为大力推广新能源车型的国家,大街上随处可见混合动力车型,日系车企对于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的研究也走在世界的先列,它们的配套设施如何?经过实际体验,也并不全都尽如人意。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事物,发展初期配套设施一定会有滞后,这个谁都避免不了。
我知道大家对于丰田普锐斯Prime和丰田Mirai这两款新车都没有看够,接下来我们也会对这两款进行深度测评,小伙伴们记得关注哦。
相关内容回顾:
今年比亚迪的新车真是一波接着一波,感觉就没停过,昨天海洋网的中大型SUV海狮07 DM-i也上市了。猛地说海狮07 DM-i,你是不是有点懵?不知道这车啥定位?其实这车就是王朝网唐DM-i的“兄弟”车型,也就是以前的护卫舰07 DM-i,以后海洋网的SUV都改叫海狮了,后面数字区分尺寸大小。
理想你这是想让司机都下岗啊!大家端到端大模型都还没研究明白呢,你就已经弄上司机大模型了?昨晚,李厂长又搞事情了,在第二季的AI Talk 上,着重讲了什么是VLA司机大模型,直接把我看呆了。
首先这车终于有姓名了,叫ELEXIO,据说是由北京现代团队打造的,合资公司主导,不是直接从海外弄过来的,模式上类似东风日产的N7。
如何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提升品牌溢价能力与服务体验,将是零跑从“技术先锋”迈向“主流品牌”的关键跨越。
比亚迪海狮 07 DM - i 这款备受瞩目的全新中大型 SUV 即将在5月8日正式上市,那就让我们一起提前来了解一下这款车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