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冬季车内起雾该怎么办?
新年这几天的天气是一天比一天冷,早晚的温度基本都在零度以下。不但要担心路面结冰、下雪,车内玻璃起雾更是让人头疼,这也是所有车主用车过程中的一大烦恼。特别是冬季早晨,甚至会变成一层冰霜。不但难清理,而且驾车会造成视线受阻,夜晚还有可能造成眩光,伴随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车内为什么会起雾?其实是一种物理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成水珠或雾气,这种现象叫液化。车玻璃上的雾就是液化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车内外的温差较大所导致。
冬季车外温度低,北方地区基本都在零度以下,而车内的温度通常都会保持在较舒适的温度,而且车内有人乘坐,湿度也会较大,这样车内的湿气遇到冰冷的车窗,就产生了液化现象,形成雾或者水滴附着在车玻璃上。如果是晚上停车不放出车内的热气,第二天很可能会发现车玻璃上附着一层霜。
面对令人痛苦和烦恼的雾气,首先我们就是要预防车内起雾。那么如何预防车内起雾呢?
开窗自然通风
冬天车内起雾根本原因还是由于车内外温差较大,那么可以选择平衡车内外的温差。间歇性的打开车窗或者天窗,这样会降低车内温度,就不容易产生雾了。但是这有一点前提就是你要抗冻,冬天的温度还是比较低的。不过这种方法还是比较推荐,因为冬季常开暖风,车内温度较高,所以会让人容易犯困,开窗通风能够有效的缓解驾驶过程中犯困的问题。
空调冷风
行驶过程中如果车内有形成雾气的趋势,可以选择打开空调制冷。同样可以降低车内温度,减小车窗内外的温差,防止车内的湿气凝聚,可以避免起雾。这个时候也可以开启外循环,不过只适合相对干燥的天气,如果像南方冬季虽然温度较低,但有可能空气湿度大,效果可能并不太好。
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见效快,效果明显,相比开窗可以自己控制制冷的温度,和冷风的大小,比较适合间歇性使用。不过需要注意一点,如果雾霾天空气质量太差,那就不要开外循环了。
防雾用品
可以选择一些防雾喷剂,在开车前将其均匀喷洒在车窗上,就可以形成一个透明的保护膜,防止车内的湿气与车窗接触形成雾,而且还能保持玻璃表面的干净整洁。大多喷一次可以维持多天,而且价格上也不是很贵,也算是比较省事的办法。但市场上防雾用品种类繁多,建议大家多多比对,尽量选择正规途径购买。
自制防雾剂
当然,还有些比较厉害的网友,使用自己调制的除雾剂,用洗洁精等和水勾兑,然后用喷壶喷洒在挡风上,当然这种办法基本也就只能维持一天。
车内起雾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只能尽量避免,但是如果避免不了,车内起雾了就需要除雾了,接下来就给大家推荐几种除雾的方法。
开窗对流
如果刚刚发现车内起雾,并不是很严重的话,这时候可以将两侧的车窗打开一条缝隙,这样车内外的空气就会形成对流,温差减小的同时也会带出去一部分湿气。既能够通风透气,还能除雾,而且车内也不至于一下就被冷风灌满。
汽车自动除雾
直接开启自动除雾功能,前挡风玻璃下面的出风口能够直接、有效的把雾气吹散。但是并不是所有车都有这个功能,目前市场上一些在售的普通家用车不少都没有这个功能,所以这个办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准备一块抹布,这个算是最经济实惠型了,当然效果也非常实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车内备一块干净的抹布,看见玻璃上有凝结雾的趋势,就及时擦一擦。注意一定要使用干抹布,擦的时候尽量不要留下水印,以免影响视线。
小结:其实形成雾气的主要原因就是车内外温差较大,所以冬季用车过程中空调的使用以及温度的把控很重要,灵活的使用空调内外循环以及制热功能,必要时可以间歇性开窗或制冷,以此把控车内的温度,就能有有效的控制车内起雾。
一汽丰田在上海正式发布了全新纯电车型bZ5。新车以13万-16万级的亲民价格、550km续航、L2+级智能驾驶辅助等核心卖点,剑指中端纯电市场。
4月23日梅赛德斯-奔驰携旗下梅赛德斯-奔驰、梅赛德斯-AMG、梅赛德斯-迈巴赫和G级越野车全品牌28款星徽座驾,登陆2025(第21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4.1号馆,面向日新月异的汽车行业和中国市场,给出了何以在当下与未来奔驰的答案。
一汽-大众ID. AURA概念车在上海车展期间迎来全球首秀!新车是大众汽车品牌首款基于中国专属CMP平台和CEA架构打造的纯电紧凑级轿车。还搭载了AI助手、L2级辅助驾驶。
今晚,在“别克MPV之夜”活动上,别克品牌宣布:全新大型新能源MPV——GL8陆尚正式上市。GL8陆尚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24.99万元-28.99万元。随着GL8陆尚到来,别克吹响了全面进军新能源MPV市场的号角。
伴随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 “至境” 以及别克 “逍遥” 超级融合架构的到来,别克将全面拥抱电动化,聚焦高端新能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