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卡汽车 用车课 原创]
汽车安全气囊作为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驾乘人员的伤害,避免二次碰撞。但你真的了解安全气囊吗?用不好的安全气囊不但起不到保护作用,还可能成为一枚定时炸弹。
因为安全气囊在弹出的瞬间很可能会爆炸甚至伤人,而且不注意保护安全气囊或是质量存在问题,即便没有碰撞事故也可能弹出伤人。所以不懂安全气囊的确实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了。
安全气囊的由来
汽车诞生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根本没有汽车安全配置,很多汽车上的配置都是在后来的使用中才慢慢出现,安全气囊也同样如此。
最早在1941年就有了汽车安全气囊的概念,但最初的设想并不像现在一样,气囊更像是个鼓起来的枕头。
1951年,一位来自西德的工程师申请了第一个汽车安全气囊专利。与此同时,美国工程师John W. Hetrick,因一场交通意外事故得到启发,也开始研究汽车缓冲安全装置,并于1953年 8月 18日获得美国辅助乘员保护系统(Supplementary Restraint System)专利。
但是由于当时的气囊只是一个压缩空气系统,需要驾驶者自己控制才能触动。而且受到技术等问题困扰,也很难做到快速膨胀,即便John Hetrick的安全气囊打开方式源于鱼雷发射器中的压缩空气装置,但很多人甚至汽车制造商依然认为它不能提供有效的安全性,更不用谈商业价值了。
直到1967年,汽车安全气囊迎来了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阶段,30毫秒电机传感器以及叠氮化钠等可短时间爆发气体的化合物让安全气囊变为了现实。
从七十年代开始安全气囊陆续开始出现在通用、雪佛兰和福特等车上, 1973年,通用汽车公司的奥兹莫比尔Toronado成为第一款装备安全气囊的市售轿车。
安全气囊的发展也是几经波折,经历了从无到有,以及不被消费者认可,技术不成熟,可谓是步履维艰。直到1981奔驰 S级轿车增加了一个SRS的安全系统,正式代表着由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安全系统组合出现。
虽然汽车安全气囊的诞生到普及一路荆棘,但伴随着安全意识的加强,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气囊早已成为了基础标配,并被发扬光大,直到今天甚至L4级别的自动驾驶都进入了测试阶段,车内的安全气囊仍然是保护驾乘人员的护盾。
我真是服了奔驰了!你看看现在国内某些品牌的碰撞测试,除了基础的碰撞,就是卡车碾压啥的,把消费者的用车场景“往*里弄”,而你却弄得这么“低调”。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越来越高的今时今日,全球主要国家早已开始针对燃油车出台排放法规限制,同时给予新能源车鼓励,来自吉利集团的雷达地平线EM-P正是国内新能源皮卡代表车型之一。传统燃油车对高原生态破坏严重,而雷达地平线EM-P作为科研指定用车承担往返珠峰核心保护区的人员物资运输任务。为了验证雷达地平线EM-P的强悍实力,针对高海拔极端场景进行了续航、馈电油耗以及满载爬坡三大专项测试。
最近梅赛德斯又有新动作了,奔驰全新GLC纯电版车型马上要在慕尼黑车展亮相了!现在预热搞得挺热闹,首席执行官都亲自下场试驾伪装车了,透了不少有意思的信息,那我跟你们好好唠唠重点部分。
法拉利Roma的确是年轻富少以及精英阶层的第一台性能车,新车于2019年正式推出,至今已上市销售了6年之久,让我想想看也改迎来中期改款工作了吧。
日前奥迪旗下全新一代RS6 Avant车型已在西班牙内华达山脉开启道路测试!注意啊这可是一台即将量产的路试伪装车,其外观部分也采用了全新设计元素,提供大尺寸格栅以及宽体包围套件等,车尾依旧选用了经典的粗壮双边单出式排气布局,这可和之前曝光的S6 Avant车型区别可太大了!不过人家奥迪官方之前也说了,新车将继续定名为RS6 Avant,而不是之前网上流传的“RS7 Avant”,这下你们都放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