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过滤性测试
为了验证几款空滤的过滤性能,我们为凯迪拉克ATS-L的空滤打造了一个专属实验台架,原理和车上的空滤盒完全相同,只不过透明的外壁更方便我们观察空滤的过滤能力。
台架由进气盒和过滤盒两部分构成,进气盒的端口连接了一台1600W的大功率吸尘器,模拟发动机运行时的吸气动作。进入吸尘器的空气要先从过滤盒进入,然后经过空滤的过滤,再进入进气盒。为了更直观地量化过滤完的空气是否洁净,我在进气盒内放置了一块空气检测器。
自己动手换过空滤的车友都知道,当空滤污染到一定程度后,空滤盒的过滤面也会出现一层细小的灰尘。这些“漏网之尘”会吸附在进气管周边,形成“雪花”状的霜花,而那些可以穿透空滤的细微颗粒则会附着在节气门和进气歧管内。
但较长的过滤路径也会为进气带来一定的阻力。结合之前的加速测试,正好可以解答曼牌创下最慢加速成绩的疑惑。
从数值来看,K&N的过滤性能和曼牌打成平手,但从空气流过空滤的速度来看,K&N显然更具优势。进气的速度直接关乎发动机的动力响应,虽然过滤性能很重要,但同时具备高进气流量的K&N空滤显然更胜一筹。
小结:其实在之前的静态环节中,通过滤纸的厚度就能大致猜测出空滤的过滤性能如何,而通过台架实验我们可以更加确定滤纸厚度和过滤性能间存在的正比关系。
原厂的滤纸厚度最薄,过滤能力也最弱;豹王空滤虽然在进气速度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但过滤性能一般;曼牌和K&N空滤的过滤性能相差不多,但K&N还能兼顾气流速度,显然功能更全面。
很多车主习惯拥高压气吹去脏空滤上的尘土,然后再装回空滤盒内继续使用,这样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高压气会扩大滤材纤维的空隙,使空滤的过滤性变差,虽然能暂时使空滤的表面变干净,但从微观角度却给发动机带来了慢性损伤。
而这样的粗略算法还要建立在干式滤芯过滤性足够强大的前提下,像原厂或是豹王这样过滤性一般的空滤,需要更换的次数则更频繁。
以过滤性较好的曼牌滤芯为例,单支购买价格190元,行驶到80000km时,车主至少要在空滤上花销950元。而K&N的售价为650元左右。当然,为了保持K&N空滤的清洁,在650元的基础上还要加上一次购买K&N专用清洗剂和过滤油的费用。
即便如此,K&N仍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同时K&N提供了10年160万km的质保,这算下来,K&N在性价比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
编辑总结:经过一系列测试,四款空滤的排名已非常清晰。虽然原厂空滤的市场销量庞大,但进气量和过滤性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对于发动机的提升空间极其有限,不客气地说只是处于勉强够用的水平,但是原厂空滤的价格优势远不如豹王空滤明显。
偏重经济的车主可以考虑选择豹王滤清,虽然这个国产品牌在做工等细节之处还有提升的空间,但综合表现还是比较稳定的。尽管需要缩短更换周期来维持进气系统的清洁,但亲民的价格也足够令人负担得起。
对于预算充足的车主来说,可在曼牌和K&N两个品牌中选择其一,曼牌空滤的单支成本便宜一些,而K&N的一次性投入大。但从车辆的全生命周期来看,K&N的均摊成本显然要更划算。
最后,我并不想在曼牌和K&N之间分出伯仲,毕竟两者在测试中的良好表现是有目共睹的。综合来看K&N比曼牌多出两个优势,一是K&N空滤在不丧失过滤性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了发动机的进气速度,使进气量和过滤性之间不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对于偏重驾驶感受的车主来说,K&N空滤更合适;二是K&N空滤的可清洁特性使空滤不再是一次性消耗品,无论对车主的养车成本还是环保都是有益的。
全新揽境的焕新,本质是大众对家庭出行需求的深度重构——它不再只是一台“能装”的SUV,而是通过空间、智能、动力的全面进化,
在2025上海车展期间,江淮皮卡亮相全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命名为江淮悍途PHEV,新车具备硬派潮感外观、超级混动架构和强悍性能储备三大核心亮点,更是凭借1000N·m的扭矩储备一举成为首款扭矩破千的新能源皮卡,使其在动力方面全行业领先。
近年来,随着诸多自主品牌纷纷加入了“卷”这个阵营中,国内汽车市场可谓是“硝烟弥漫”,而BBA等一众豪华品牌也不甘示弱,全力研发新产品一同加入了“大卷”阵营中。随着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将推出小号“g”级车型后,越野老大哥路虎也在悄然的研发“当家花旦”新车型。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期间,福特展台直接“杀疯”了!这次车展,福特把展台变成了一个超大型户外主题乐园,完美诠释了“Fun天性,去野行”的理念,真的是创意拉满,让人眼前一亮!
N7中型纯电轿车,价格杀到了11.99万!您是不上牌桌则已,一上桌就要掀桌子昂!好多友商昨晚觉都没睡踏实!讲真,这定价策略真不像日系传统风格。B级车的空间要把冰箱和大屏装进去,既守着老车主最惦记的“沙发厂”灵魂,又要用Momenta辅助驾驶系统+8295P芯片和新势力PK,这种老少咸宜的平衡术最戳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