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奥迪(1949年-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汽车联盟5年的赛道传奇划上了句号,汽车联盟也开始承接战争中的军火订单。但也正因如此,战争末期位于“东德”的汽车联盟工厂也遭遇了苏军的“灭顶之殇”。战争中残存的生产设备、技术资料全被苏军“清算”,片甲不留,高管也没有逃脱被枪杀、被通缉的命运。1948年,“汽车联盟”被当地政府注销。
但这些都没有熄灭汽车联盟那偏执的倔强,1949年,布鲁恩和卡尔•哈恩博士(前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卡尔•H•哈恩博士的父亲)带领一批员工逃到“西德”英戈尔斯塔特,白手起家,重新建立了“汽车联盟”。
消息一经传出,大批汽车联盟的老员工辗转来到英戈尔斯塔特,忍饥挨饿、不计收入加入到“重建四环”的队伍中,就连81岁高龄的霍希先生也赶来出力。
复兴之路崎岖不平:从品牌来说,霍希和漫游者都未能被恢复。从产品来说,技术资料几乎全部被毁,新车开发缓慢。即便如此,汽车联盟依旧展现出顽强的创新能力。1949年,先是在英戈尔斯塔特投产了F89L快速货运车。
1950年,又找到二战前研制的“人民车”DKW F9的部分草图,在重新设计了缺失部分后加以改动,以F89P的身份将其投入生产。可以说,在刚开始的几年中,在英戈尔斯塔特生产的产品只有两冲程发动机的DKW摩托车和廉价载货汽车、厢式车和轿车。
新汽车联盟的发展并不顺利,战后汹涌的工人罢工和加薪运动让脆弱的亲汽车联盟脆弱不堪,于是1957年,新汽车联盟股东Flick建议戴姆勒-奔驰公司并购汽车联盟股份公司。那时,他拥有新汽车联盟40%的股份,拥有戴姆勒-奔驰公司25%的股份。他的想法得到了瑞士富豪Ernst Ghner的支持,他拥有新汽车联盟41%的股份。
1958年4月24日,戴姆勒-奔驰公司仅以4100万马克的价格收购了汽车联盟88%的股份。一年以后,1959年,新汽车联盟剩下的股份也出售给了戴姆勒-奔驰公司。这一并购行为,使戴姆勒-奔驰公司再次成为联邦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被并购后的新汽车联盟经营并未有大的起色,1964年新汽车联盟面临严峻的财政危机。戴姆勒-奔驰公司尽管名声很好,但由于子公司无法与母公司愉快合作,子公司的财政问题难以解决。因此,新汽车联盟被转售给了大众汽车公司。
1968年,奥迪工程师们在路德维希·克劳斯博士的带领下,在英戈尔斯塔特以“车身改造”项目的名义秘密展开了新车型的研发工作。战后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奥迪车型——奥迪100,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了。而这款颇具传奇色彩的行政级轿车,正是当今全球销量最大的高档C级车——奥迪A6L的前身。第一代奥迪100车型共销售了80万辆,这不仅远远高于大众估计的30万辆,也改写了奥迪品牌和汽车联盟的命运。
1969年,大众汽车公司收购了拥有悠久历史且富有创新精神的NSU公司,并将其与汽车联盟合并,新公司的名称是“奥迪NSU汽车联盟(Audi NSU Auto union AG)”。新汽车联盟保留了位于英戈尔斯塔特(奥迪)和内卡苏姆(NSU)的总部,并且,大众汽车批准了奥迪在英戈尔斯塔特建立独立的技术研发中心的申请。这些举措为奥迪重返高档车市场做好了铺垫。1971年1月,那幅带有“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Vorsprung durch Technik)”标语的广告第一次出现在了世人面前!
此后 ,奥迪的技术研发重任落在了费迪南德•皮耶希身上,作为保时捷的外孙,皮耶希在开发新技术的同时,也在为维护奥迪的技术和声誉而不停地与狼堡母公司争取权益。
1977年3月,最后一辆NSU R80汽车离开生产线,这标志着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NSU品牌完成了使命。从那以后,所有在内卡苏姆生产的汽车都是"奥迪"品牌。Audi(奥迪)正式成为与“四环“标志对应的唯一词汇。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奥迪推出了今天如雷贯耳的quatrro四轮驱动技术。今天,众所周知的quattro已经成为奥迪标志性的技术之一,在轿车四驱领域可谓独树一帜,其历史地位让对手望尘莫及。然而在当年,quattro的诞生也是一波三折,岌岌可危。
1977年,在一次偶然的原型车测试中,负责人约克•本辛格突发奇想将四驱技术应用于传统轿车上,这一想法得到了皮耶希的支持。很快,在皮耶希的带领下,奥迪的工程师最终设计出一套结构巧妙、适用于轿车的四轮驱动系统——“quattro”。1980年,奥迪工程师将空心传动轴设计应用于奥迪quattro轿车,这一举动,彻底改变了轿车的发展趋势,引发了一场革命——从此,大多数轿车制造商不得不考虑在产品目录中增加至少一款四轮驱动车型。
在汽车运动领域,奥迪quattro赛车更是横扫世界各地的汽车赛道,从拉力赛、爬山赛到场地赛……赛场上的胜利让人们再一次认识了奥迪,从1981到1984年,奥迪在世界范围内共赢得了25个冠军头衔,“quattro”不仅成为竞争对手的噩梦,还一再迫使拉力赛组委会不得不为限制其优势而修改规则。
在民用车领域,奥迪品牌也不断开创业界领先的产品:1982年,第三代奥迪100汽车风阻系数降低至0.30,成为世界上量产轿车中空气动力性能最佳的车型。1989年法兰克福车展,奥迪100首次搭载2.5 TDI发动机。这款排量为2461mL的直列五缸发动机是第一款全电子控制的直喷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也是首款TDI发动机。
1988年,奥迪V8轿车面世,这标志着奥迪重返了阔别40多年的顶级豪华车市场。1993年秋天的东京汽车展上,奥迪展示了世界第一辆采用全铝车身框架结构ASF的概念跑车Avus,标志着奥迪开始量产全铝合金车身汽车的开始。1994年,奥迪首次推出应用了世界独一无二的ASF全铝车身技术的顶级豪华轿车——奥迪A8。2000年6月,使用全铝车身技术的紧凑型车奥迪A2投放市场,标志着奥迪全铝车身技术ASF的成熟。
如今奥迪汽车家族拥有从小型车A1到大型豪华车A8、SUV车型的Q3、Q5和Q7,性能版S和RS,以及超级跑车R8规模庞大的车型序列。2013年,奥迪汽车全球销量为1575500辆,其中在华销量达到491989辆,继续保持全球销量第二大豪华汽车品牌的地位。
编辑点评:纵览汽车联盟和今天奥迪品牌的发展,从早期霍希先生对产品的定位,到1971年1月带有“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Vorsprung durch Technik)”标语的广告第一次出现在了世人面前,再到如今全铝车身、quatrro全时四驱技术、直列五缸发动机技术、TDI清洁柴油发动机技术、W型12缸发动机技术、奥迪混合动力技术等等先进技术中,我们发现科技一直是这一品牌的灵魂,而这也是奥迪发展如此迅猛的内在动力。
2月18日,腾势2025款N7上市,售价区间25.98万-28.98万元,顶配较老款下调4万。新车推出限定配色极光紫,全系标配“天神之眼”高阶智驾、双激光雷达、云辇智能底盘、豪华AI智舱和双排舒适座椅,搭配全新刀锋式轮毂,回头率更高。25款N7搭载天神之眼B高阶智驾激光雷达版(DiPilot300),全车配备33个传感器和Orin-X芯片,可实现高快+城市领航,应对城市/高速道路等场景下的复杂路况。
阿维塔07 Pro+将配备10个高清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支持华为乾崑智驾ADS SE智驾辅助系统,包含360度全向主动安全、高速NCA、城区LCC Plus(支持巡航辅助、过红绿灯)、智能泊车辅助等功能。07Pro+增程还用1.5T发动机作为增程器,最大功率115kW,搭载峰值功率231kW的七合一后电驱,四驱版满电零百加速4.9s,CLTC综合续航1050km。
是不是都忘了理想要推第2款纯电车这事了?来,我帮你们回忆回忆。一则“理想i8视频拍摄通告”在网络上传播开了,里面的车图咱们就忽略,一般这种活动公司出方案不可能用实车,都是替代照片。主要说这个名字,叫i8应该没跑了!
新车预售16.28万-21.98万,入门版比纯电便宜3.31万,比比亚迪汉DM-i便宜6000元。搭载1.5T增程器,CLTC工况综合续航1645km,支持2.4C峰值充电倍率。
星途揽月C-DM将于2月23日开启预售,3月中下旬正式上市。新车基于M3X超混平台打造,全系标配雪豹四驱、飞鱼底盘和CDC电磁悬挂。揽月C-DM有六座/七座版可选,长、高分别较燃油版增加40mm、8mm,升级多辐条运动轮毂和前/后静音玻璃,尾部造型更平了,采用新贯穿式灯组和可发光Logo,后牌照架移至保险杠处。销售预计新车售价区间在25万元-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