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卡汽车 用车 原创]
10月8日,京沪广深四地同时公布了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10月9日,重庆的网约车暂行办法也新鲜出炉。五地网约车管理办法的关注点多集中在“本地人、本地车”的要求上。这只是各地交通部门在用叶良辰的“在本地我有一百种让你活不下去的方法”来对付外地人吗?可能没有这么简单。各地交通部门更加严格的网约车管理细则会给这个行业带来什么,令人好奇。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行业,网约车行业的社会关注度极高,牵扯利益众多。如何兼顾各方利益,促进行业发展,是新政策要面临的考验。下面编辑就带你看看各地交通部门刚刚发布的管理方法,看看他们都打算如何管理这个新行业。
一、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
1.驾驶员申请条件
除了本市户籍,新规定还要求网约车申请人参加资格考试,从申请考试、安排考试时间,到等待考试结果这是不是得用一个月的时间?过去拿起手机就可以申请做网约车的日子即将一去不复返。
2.车辆申请条件
管理方法中要求网约车轴距不小于2700mm,是不是有点长?把多少入门级家轿都拒之门外。排量还不可以小于2.0L,从户口到车子都筛选好了,网约车这是要抢相亲网站的饭碗?
3.申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办理流程
和上面预想的一样,办理网约车申请手续的时间最少要24天。实际会用多长时间呢?不说了,毕竟官方文件还有文字错误,少打了一个字。
4.申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办理流程
你以为你申请到驾驶资格就完了吗?车辆同样也要办手续,这又需要一个月!另外,提醒要加入网约车的朋友们,如果车辆性质发生改变,保费很可能会按照营运车的算法缴纳,又增加了一笔成本哦。
点评:北京是在同时公布网约车管理方法的四个城市中,对车对人要求最严格的了。从驾驶人的户籍、驾龄,到车辆的轴距、排量,都有详细的要求。若管理方法开始实施,可以想象,北京的网约车行业环境将大幅改善,从司机到车辆都必然有着高品质保证。但不知道能通过这些标准的司机和车辆最后还剩多少呢?
二、上海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若干规定
1.网约车车辆条件
相比北京的管理方法,上海对网约车的排量没有严格的要求,但强调了车险和车内的安全装置。放宽了准入条件,提高了对网约车的安全要求。是不是更合理一些?
2.网约车驾驶员条件
除了和北京一样“本地人开本地车”的要求之外,上海市的网约车管理方法并没有安排考试环节。看起来当地交通部门对上海市民的驾驶能力和素质很有自信。
3.有关证件
4.其他要求
(1)网约车平台未经信息主体明示同意,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使用驾驶员、约车人、乘客等个人信息用于开展其他业务。
(2)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驾驶员、约车人和乘客的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银行账户或者支付账户、地理位置、出行线路等个人信息,不得泄露地理坐标、地理标志物等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信息。
点评:上海对网约车申请人没有考试要求,与北京相比,申请过程较为简单。上海市交通部门对网约车的管理更加重视信息安全,对网约车平台公司的信息收集、信息使用、和信息安全有着详细的说明和要求。
三、广州市
1.网约车车辆条件
换汤不换药,北京限制轴距,广州限制车身长宽高。结果是一样的——低于出租车级别的车型就别想干网约车了。至于对安全配置的要求,编辑则认为是无可厚非的,多一分安全,多一份放心。
广州还要求网约车的外观颜色和标识要明显区别于出租车,这就有点奇怪了。跟出租车同款车型的车辆就不能干网约车了,这保护出租车的方法是不是太“简单粗暴”了?
2.网约车驾驶员申请条件
同样是一线城市,广州没有要求网约车申请人有本地户籍,甚至也不要居住证。取而代之的是要求初中以上的学历,不得不感慨,各地交通部门还真是有“一百种方法”啊。
点评:对安全配置的细致要求是广州网约车管理细则的特点。作为一线城市竟然没有要求网约车申请人的户籍,看起来广州还不够堵?还是广州有更好的办法来控制人口规模,治理拥堵?就不能推荐给北京、上海?
四、深圳市
1.网约车车辆条件
深圳对车辆的特别要求则是两年内的新车。同时,对新能源车的要求也更为详细,不同的新能源车要求不同的续航里程。
深圳的网约车管理格外看中车辆的使用年限,除了规定了网约车必需是两年内的新车,而且规定了网约车注册之后的第八年要退出网约车经营,行驶里程达60万km时强制报废。一辆新车的青春就这么献给网约车行业了。
2.网约车驾驶员申请条件
点评:10月8日北京、广州、深圳的交通运输部门都是以“征求意见稿”发布了暂行管理办法,只有上海市是在细则发布起就实施,也就是说北广深的管理办法还有更改的余地,有好办法的网友可以在政府网站上发邮件提出自己建议。
五、重庆市
在编辑截稿前,重庆交通委员会也发布了网约车管理暂行办法。
除了“本地人本地车”之外,重庆网约车对车辆的要求简单直接——"以中级车为主,价格应高于同期购置的出租车价格"。相比之下之前四城对轴距、车身的要求看起来真的全是套路。
编辑点评:之前Uber的幽灵车事件和滴滴一直持续不断的安全事故,让人们对网约车又爱又恨,一直要求政府出面保证网约车的正规性和安全性。如今各地政府出台细则规范网约车行业,反而又被认为限制行业发展。那么正确、有效、兼顾各方的管理办法又是什么样?交通部副部长刘小明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方便不方便,这是我们评价的标准。”作为人民群众之一的我想说:这么改革,网约车费用肯定要涨,我不太满意,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