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车中心 > 行车安全 > 正文
爱卡网上驾校(18)另类的后视镜调节大法
 

[XCAR 用车 原创]

在此前文章中,我们了解了汽车后视镜的前世今生,没想到这个我们司空见惯的车身零件有着如此跌宕起伏的身世吧?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后视镜有可能被后视摄像头取代,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三面小镜子都会是你爱车的一部分,每天在路上你都要不停向它们频抛“媚眼”,不为别的,就为了看清车后的状况嘛。

题图

回顾

其实开车的人都知道,后视镜一般都存在盲区,即便是“双曲率、大视野”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视觉盲区。因此,一些中高级车为了提高驾车安全,安装了盲区警示系统,它能提供比后视镜大得多的后方侦测范围,即便后车不出现在后视镜视野,系统也会提醒驾驶者注意。但问题来了,这套系统难以自行安装,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车并没有原厂配备这套系统,那么你只能想办法提高这三片镜子的可视范围了。

传统方法

也许你会说,这很容易嘛,驾校师傅和交规书上都教给我了,不就是“左右四分之一,上下三分之一”嘛。的确,这种后视镜调节方式已深植人心,成为大多数司机心知肚明的规则。

不过,我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网上流传这样一张图——英国著名汽车杂志《CAR AND DRIVER》为我们提供的一套打破常规的后视镜调节规则。它真的有用吗?这就让我们实地测试一下吧。

新方法

我们今天的试验车是一辆大块头的福特探险者(参数|询价),嗯,的确是辆大块头,开起来那是相当的威武拉“轰”。不过这个大家伙看上去威风,开起来可一点儿都不轻松,高人一头的车身和平直的车尾,让这个“小”后视镜实在有些不堪重负。幸好福特贴心地为它配备了盲区警示系统,不过要是没有它可怎么办呢?开着像探险者这样的大车时,想办法让后视镜覆盖最大的后方区域就变得十分有必要了。

而这次配合“出场”的是一辆新天籁公爵,它可比探险者矮了一大截,车顶只比探险者的门框下沿高出一点,在后视镜中它更是显得渺小——被大车欺负的感觉真是不爽呀!

友情出

言归正传,还记得驾校课本里学的吗?是这样调后视镜吧?这就是“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法则”了,之所以要露出本车车身,是为了更好判断自车与其他在后视镜里出现的车辆的相对位置。这对于驾驶技术不熟练的新手来说,更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不过开车熟练的你会发现,这种方式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就是那多出的1/4自车身其实没多大用处,也就是说本就不大的后视镜面积的1/4被浪费了,而这本应提供更大的后方视角。

 

我们先用传统的方式调节右后视镜,我们发现,当天籁在探险者(参数|询价)右侧车道,车头距探险者约2米时,车内后视镜并未出现天籁的影子,而右后视镜只露出天籁的尾灯,此时如果驾驶员向右后侧转头,会发现天籁的驾驶舱出现在探索者的右窗。

传统方法

回头效果

接着我们让天籁向前行驶约1米的距离,天籁的身影便完全消失在右后视镜中(车内后视镜更看不到),如果此时你认为你的右侧车道已没有车辆可以放心并线时,你就大错特错了!而如果你并未向右回头观察(天籁只出现你右侧车窗下沿),恭喜你!一场剐蹭事故恐怕在所难免。

传统效果2

那么我们用《CAR AND DRIVER》提供的方法呢?调整右后视镜至完全看不到自车车身,我们发现天籁又回到了后视镜中。你不用回头张望也能确定一辆车正在你的右后方行驶。

新方法

我们继续让天籁向前行驶,当它几乎与探险者齐头并进的时候(相差22cm),天籁才再次消失在右后视镜的视野中,而此时你几乎不用转动你的脑袋就能看到右侧的天籁(人在不回头仅转动眼球的状态下能得到200°左右的视野宽度)。也就是说,这种方式能大大减少驾驶员回头观察的几率,也就意味着减小了对前车追尾的几率。

新方法2

其实汽车的左、右外后视镜和内后视镜这三片镜子,作用就是将左后、正后和右后的观察范围连为一体,尽量无重叠就意味着更宽广的视角,而传统的调节方式我们会发现,外后视镜的一部分其实是观察到正后方的区域,这和内后视镜产生了重叠,这显然是没有必要的。

总结1

经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新的调节方式的确能减小后视镜的视野盲区,减少驾驶员回头查看的几率,也就对驾驶安全有提升。

总结2

当然对于新手来说,看不到本车车身也许会让他们更加紧张,所以当你认为你完全能够克服这种恐惧感的话,不妨试试这种新的调整方式,因为它的确更有效。

849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