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车中心 > 机油资讯 > 正文
康菲溢油事故对渤海生态将产生长期影响
 

中国聚焦:康菲中国溢油事故对渤海生态系统将产生长期影响

  新华网青岛7月8日电(记者 张旭东)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位于蓬莱的19-3油田6月初溢油事故目前已得到控制,海面油膜基本清理完毕。负责此次溢油事故水样、生物和沉积物取样与监测的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研究员崔文林8日对记者表示,渤海海域水质较沉积物而言应能得到较快恢复,但此次溢油事故对渤海海域生态系统将产生长期影响。

康菲中国溢油事故将对渤海生态造成长期影响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了解到,此次蓬莱溢油事故发生在距龙口70公里、长岛60公里和秦皇岛170公里处,溢油污染受风向和海流影响主要集中在19-3油田周边和西北部海域,溢油事故共造成劣四类海水面积840平方公里。

  事故发生后,国家海洋局利用卫星、航空遥感、船舶监视监测等手段,对以蓬莱19-3油田为中心的4600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了监视监测。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溢油影响范围、溢油对海水水质、沉积物影响评价工作。本次溢油单日最大分布面积达到158平方公里,蓬莱19-3油田附近海域海水石油类平均浓度超过历史背景值40.5倍,最高浓度达到历史背景值的86.4倍。

  崔文林介绍,目前渤海沿岸浴场、海洋自然生态保护区、养殖区和滨海旅游区等环境敏感区也都没有监测到19-3油田的溢油。

  据了解,蓬莱溢油事故发生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出动了5艘海监船舶、2架飞机及40余名执法监测人员在现场负责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目前已分析卫星遥感图28景,布设监测站190个,监测面积4600多平方公里,完成各类监视监测、油指纹鉴定分析等资料1000多份。

  崔文林表示,此次溢油事故虽然会使渤海海水石油平均浓度升高,但是渤海本身面积较大,在海水稀释和自净能力作用下,水质较沉积物来说,应该能得到较快程度的恢复,具体恢复时间需要进一步的监测数据来分析确定。但是,渤海海域水质恢复存在天然地理劣势,即渤海是一个半封闭海域,海水交换程度相对较弱。

  虽然渤海近岸海域尚未监测到蓬莱19-3油田的溢油,但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前期取样溢油点附近海洋沉积物监测发现,海底沉积物中含有溢油,个别站点石油类含量是背景值的37.6倍。在一张现场照片中,记者用肉眼即可看到淤泥上五颜六色的油花。

  崔文林说:“由于海底沉积物和海水交换慢,因此附着在沉积物中的溢油和油基泥浆很难被稀释和自净。特别是对于底栖动物来讲,他们活动能力较差,海底溢油对其生存生长将产生很大影响,因为溢油中含有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和重金属。”

  记者了解到,目前虽然表层海水油膜清理已经基本结束,但是仅有一部分溢油被回收,还有一部分融入海水或沉降至海底。存在于海洋环境中的溢油会影响浮游生物的生存和生长,而摄食浮游生物的滤食动物自然会受到牵连,而且部分底栖动物同样受到污染,因此溢油将对整个渤海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长期影响。

  崔文林表示,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对整个渤海生态系统的具体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监测才能确定。下一步,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将按照国家海洋局的要求,开展此次溢油的生态损害评估工作,主要围绕残存于海水和沉积物中的的油基泥浆、溢油对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的影响等开展监测工作,评估其对海洋生态的损害及损失。

 

  目前,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仍有“中国海监15”、“中国海监17”和“中国海监22”船及20余位执法监测人员在现场进行海洋生态监测,飞机也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航空监测。

  今年6月4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向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报告,称蓬莱19-3油田B平台东北方向发现不明来源少量油膜。6月8日,康菲公司再次报告,B平台东北方向附近海底发现溢油点。北海分局组织专家分析,认为根据卫星遥感、油指纹鉴定以及专家会商,确认溢油来自蓬莱19-3油田。

  6月17日,北海分局又接到在油田附近巡视的中国海监船报告,发现C平台及附近海域大量溢油。随后康菲公司报告,蓬莱19-3油田C平台C20井在钻井作业中发生小型井涌事故。

  在钻井平台停止注水和岩屑回注后,B平台溢油于6月19日得到基本控制;对C平台采取水泥封井措施后,溢油已于6月21日得到基本控制。在国家海洋局的监督督促下,康菲公司先后布设围油栏3000米,使用吸油拖缆约4000米、吸油毡2800公斤。截至7月4日,已回收油水混合物近70立方米,目前事发海面已无明显油膜。

  国家海洋局表示,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承担此次溢油事故的法律责任,并被处以20万元行政罚款。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副司长王斌此前表示,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管理部门还将代表国家对责任方提出生态索赔要求,这个数额将远远高于20万元。

0 条评论,一键看完